《彩虹山谷的重生》
转眼间五年过去,当年的灰色山谷变成了七彩乐园。当初那个豌豆大的土球已长成足球场般的沃土,上面盛开着矢车菊、蒲公英和波斯菊。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央那棵参天的杂交杨树,它的树干布满螺旋状纹路,那是铁元素与木质纤维共舞留下的印记。
“妈妈快看!蜗牛壳上有彩虹!”一个小女孩指着树根旁缓缓爬行的蜗牛惊呼。原来,蜗牛壳上的光泽来自富铁矿物的折射——这些曾经危害环境的铁尾矿,如今成了孕育生命的宝藏。树根旁的土壤剖面清晰可见:最上层是松软的黑褐色腐殖质层,中间夹杂着致密的铁锰结核层,最底层仍保留着原始矿石的纹理。
这时,一阵清风吹过,卷起阵阵麦浪。三年前种下的紫花苜蓿早已完成使命,化作肥料滋养着新生命。在地下十米深的岩层里,微生物仍在辛勤劳作,将残留的硫化物转化为硫酸盐。每当雨季来临,富含养分的地下水便沿着蚯蚓开凿的通道向上涌动,为植物提供永不枯竭的生命源泉。
夕阳西下,晚霞将整个山谷染成橘红色。女孩的父亲蹲下身,捧起一抔黑土放在掌心:”你知道吗?五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不毛之地,但现在…”他指着远处正在筑巢的燕子笑道,”现在连候鸟都记得回家的路啦。”
本寓言故事来自文献解读文章(铁尾矿成土生态工程助力矿区生态修复)改写,旨在推广科普知识,内容集中在土壤方面,聚焦土壤有机矿物互作。除在本站文字科普外,还在“朴贰生长”公众号以绘本视频形式输出,您可以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后观看。

-=||=-收藏赞 (0)
评论 ( 0 )